曼联的转会策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俱乐部近年来的引援方向逐渐回归到曾经的“买熟不买生”原则,而这一策略的启动,正是从一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开始的。曼联在2023年夏天以6250万英镑的价格从狼队签下了前锋马特乌斯·库尼亚。这一举动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也象征着红魔在转会市场上的一场战略性转型,旨在重建俱乐部的引援体系,恢复过去的务实与高效。
回顾曼联的历史,尤其是在弗格森爵士和前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主政时期,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始终坚持一个清晰且成功的原则——优先引进那些已经在英超赛场证明过自己能力的球员。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引援风险,还帮助曼联在赛季初就能迅速打造出一支具备即战力的球队。然而,自2013年两人离开后,这一理念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海外引援模式。
过去的11年里,曼联的引援策略显得较为分散,除了从自由市场签入一些年长的球员,俱乐部从英超联赛引进的球员寥寥无几。费莱尼、胡安·马塔、卢克·肖、施内德林、卢卡库、马蒂奇、桑切斯、万-比萨卡、马奎尔以及近期的芒特,才是曼联在这段时间里从英超俱乐部购买的全部球员,总数仅为10人。而与此同时,曼联在海外市场的投入则大幅增加,包括从荷兰、法国等较低竞争力联赛引进的一些年轻球员,如安东尼、桑乔、马夏尔等,这些转会虽然富有潜力,但未能带来预期的成绩。
根据《转会市场》的统计,自2020年夏窗以来,曼联在转会市场上的总支出高达7.78亿英镑。然而,其中仅约8%的资金用于引进英超现役球员,远低于同为英超六强的其他俱乐部。阿森纳、热刺、切尔西、曼城和利物浦,分别将更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了英超引援中,分别为54%、43%、36%、31%和18%。虽然从英超内部挖角的交易常常价格高昂且谈判复杂,但这也是曼联曾经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英超球员往往更加了解联赛的节奏,适应性更强。
然而,曼联过度依赖海外引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俱乐部在海外市场上的一些高价引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即战力。无论是年事已高的卡塞米罗、瓦拉内,还是来自荷甲联赛的安东尼和范德贝克,这些球员在英超的适应速度和表现都令俱乐部管理层感到失望。相较之下,来自英超的球员,即使存在如马奎尔和万-比萨卡等高价不符实际表现的个案,整体而言,他们的引进风险要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已经在英超立足的球员,曼联不仅能够降低风险,还能在他们未来的转会中保持较高的转售价值。因此,曼联此次签下库尼亚,无疑是俱乐部逐步回归英超引援战略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俱乐部还计划将目光投向布伦特福德的锋线核心布赖恩·姆贝乌莫,预计他的身价也将不低于6000万英镑。
展开全文
在库尼亚签约完成后,曼联足球总监杰森·威尔科克斯公开表示:“库尼亚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在英超立足。”这一表态标志着曼联在转会市场上策略的重大转变。与此同时,曼联的新管理团队也正迎来首次系统性规划的机会。此前,由于去年夏季转会窗开启后,体育总监丹·阿什沃思、CEO贝尔拉达以及球探总监维维尔等高层管理人员才刚刚上任,导致2024年的引援计划准备不足,直接影响了球队的赛季表现。而如今,随着管理团队的成熟,曼联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力争在新的转会窗口打出一场漂亮的开局,库尼亚的加盟则是这场战略重建的第一步。
不仅如此,曼联还将继续关注其他具备英超经验的球员,譬如南安普顿的泰勒·丁布林、曼城的詹姆斯·麦卡蒂以及曾效力于布莱顿、斯旺西和考文垂的维克托·哲凯赖什。这些球员无一例外都在英格兰顶级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符合曼联重拾“英超本土化”引援战略的目标。显然,曼联正在重新专注于那些熟悉英超节奏、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的球员,力图通过精准的引援来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
尽管库尼亚和姆贝乌莫的加盟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会在老特拉福德迎来顺利的适应期,毕竟任何转会都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个背负着巨额压力和期待的顶级俱乐部中,但可以明确的是,曼联的转会策略正在发生显著的改变。俱乐部正试图通过引入更多具备英超经验的球员,来降低引援风险,并逐步恢复他们过去在英超赛场上的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