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热血与拼搏
2018年对于中国篮球迷而言是充满期待的一年。国家男篮在姚明担任篮协主席的改革浪潮下,以全新面貌出征世界杯预选赛。记得当时主场对阵韩国的关键战役,易建联带伤砍下37分的场景至今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不是来走过场的,每一场都要拼到最后!"——时任主教练李楠的赛前动员
战术体系的重大变革
与以往依赖内线的传统打法不同,2018年的男篮开始尝试"小球战术"。周琦和王哲林组成的内线双塔,配合郭艾伦、赵继伟的快速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攻防体系。特别是对阵菲律宾的比赛中,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2%,创下当时亚洲区预选赛纪录。
- 经典战役:主场逆转新西兰20分
- 关键先生:吴前三分球8投6中创个人国际赛纪录
- 遗憾时刻:客场惜败约旦1分
新老交替的阵痛期
这届赛事也暴露出青黄不接的问题。当易建联下场休息时,年轻球员的稳定性明显不足。对阵黎巴嫩的比赛中,第四节领先12分被翻盘,暴露出关键时刻处理球能力的短板。资深记者徐济成曾点评:"这批年轻人需要更多大赛历练。"
数据亮点:整个预选赛期间,男篮场均得分81.3分,篮板38.5个,助攻16.2次,三项数据均优于上届世预赛。
留给未来的思考
虽然最终顺利晋级世界杯正赛,但2018年的征程给中国篮球带来深刻启示。CBA联赛强度不足、球员基本功不扎实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今回想起来,那年的比赛既是里程碑,也是转折点,为后续的篮球改革埋下了伏笔。
——本文根据当年现场记者手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