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在队友搀扶下完成职业生涯最后一个百米。
虽然博尔特在今年的伦敦碗中颗粒无收,但从2008年开始,他代表人类冲击百米极限的传奇故事不会因此失色分毫。可如今“闪电”已告别赛场,未来又会有谁来打破他保持的世界纪录呢?人类的百米极限会是专家提出的9秒27吗?我们不妨通过ESPN的专题来分析分析。
百米纪录从9.95秒到9.92秒花了20年,而21年后,博尔特又将这一数据缩减到9.58秒。
9.27秒会是人类的极限吗?
完美百米
编译|体坛+记者 戴高乐
从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百米短跑就是比赛项目之一。第一届的百米金牌被美国人托马斯·博克摘下,他的成绩是12秒。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百米短跑不仅依旧留在奥运的舞台上,而且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项目之一。2012年,牙买加运动员尤赛恩·博尔特以9.63秒的成绩夺得奥运金牌(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为9.58秒,由博尔特在2009年世锦赛创造),将托马斯·博克的成绩提高了接近2.5秒。
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博尔特创造出9.58秒的百米世界纪录。
百米短跑的比赛被誉为“飞人大战”,这可能是整个奥运舞台上速度最快的比赛。但就在短短不到10秒的时间里,也有太多的科学和技巧融入其中,一起来更近距离地了解一下百米短跑——
起跑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到来,那就是聆听发令枪。如果想要击败博尔特,这无疑是第一步。
“仔细听枪声,”美国顶尖的女子短跑选手英格利什·加德纳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而且在枪响之前,你什么都做不了。最糟糕的当然就是抢跑,在我们这个运动中,抢跑一次就完蛋,所以我就是努力听枪声,然后做出反应。”
本来过去百米的规则允许运动员抢跑一次,但这个规则在2003年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如今抢跑就出局。研究显示,人类听到枪声在做出反应的极限时间是十分之一秒,因此,如果任何一名运动员在枪响后的十分之一秒内起跑,都将被视为抢跑,然后被罚出局。
“很多短跑比赛成败的根本,就是运动员是否能对发令枪声做出正确的反应,”两次奥运会百米奖牌得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阿托·博尔登说,“你不想去预测枪声,你想要听到枪声做出反应,这是有区别的。如果你预测然后预测错误的话,你就会出局。”
达瑟尔在《加速的艺术》中如此指导运动员的起跑:他们要确保自己的双脚准确地踩在踏板上,确保他们的双脚、脚踝、膝盖和臀部在一条直线上。他们应该低下头,深吸一口气,不要呼出来。
然后,就是对枪声做出反应。
“我当时想的就是:‘好了,我现在就是等着枪响,然后出发。’”2004年百米金牌得主、美国短跑名将加特林表示,“如果你一直在想‘我的胳膊是不是离得太远或者挨得太近?’那你就完了。你要遵从本能,就好像眨眼睛和呼吸一样。”
欠缺经验的跑者在这个阶段会加快步频,试图在开始阶段确立领先优势。但拿过两块百米金牌的卡尔·刘易斯会告诉你,百米还有很长要跑。“如果你的车没油了,你不会去前面拉着车前进,而是会在后面推车,当你推车时,你会等到第一步完全走完后才迈出第二步。百米的起跑阶段,也是如此。”
这个阶段,运动员要开始全力推动自己前进,这也是运动员全力加速的开始。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你还不能抬起头来,也不能让身体完全展开。
“你不想过渡得非常匆忙,也不想猛地把头抬起来,因为在这个阶段,你还保持着一个非常不错的向前的趋势,”博尔登说,“你想要慢慢来,确保自己在合适的地点,将身体完全展开。而在这个阶段,你想做的还是低着头,确保自己在前面10到15步的阶段保持向前冲的态势。这会让你在到达20-25米这个距离时,依旧高效且有力。”
对于博尔特这样顶尖运动员来说,跑完百米差不多只需要40步左右,顶尖女子选手则需要50步。而为了维持高效率,他们跑出每一步时,膝盖都应该适当弯曲,以方便下一步的加速和发力。
在短跑加速阶段,步幅的大小比速度的快慢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身高1.95米的博尔特,在途中加速跑阶段会有这么大的优势。当然,长得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跑得快,身高和速度也需要一个平衡点。
“我三年级的时候就说我想成为奥运选手,大家都笑我,”身高只有1.75米的美国短跑选手罗梅尔说,“现在我就站在这里。”罗梅尔成为首个在青年百米比赛中打开10秒的选手。
所以不管步幅的大小,顶级短跑选手都会在到达30米之后马上进入到自己的最高速状态。“这是短跑中最快的阶段,”博尔登说,“这个阶段你要进入到最高速,绝大多数的短跑选手会在35米到55米这个阶段保持这个速度。”
百米短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以及你面前的赛道上,环顾左右去看你的对手在哪里,这会大幅度减慢你的速度。
“你跑百米的时候,应该像那些被蒙住眼睛跑肯塔基赛马会的赛马一样,在百米短跑中,什么都不应该让一位选手去看他的左边或者右边。”
博尔登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切身感受。1996年奥运会,他因为在决赛中看了一眼身边的纳米比亚选手弗兰基亚·弗雷德里克斯,结果银牌变成了铜牌。
“我对这一点的了解比你们大多数的人都要深刻,”博尔登说,“我要用我的余生来告诉世人,在奥运会上这么干可能会让你损失一块奖牌。”
跑到这个阶段,运动员到达满速。此时他们跑得有多快?可以达到25到26迈,也就是差不多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此时,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正直,尽可能快地摆动双臂,手肘略像外张开,但双臂一定不能再提前出现交叉的情况。
“感觉很像在开车,”加特林说,“当你开车的时候,你也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过如果在面前摆一面镜子,你看到自己之后,就会开始意识到各种问题,然后想改怎么改进。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就别想太多了。就是去跑,身子摆正,然后保持前进就行了。”
加德纳的亲身体会是,跑到这个阶段,你的大脑已经是一片空白了。
“我就身处在另外一个世界,”她说,“这个阶段,我体内的另外一个自我就出来了,我好像已经不再控制身体。”
这样的感觉,加特林也有。而他当时能做的,就是用身体的本能来保持住前进的速度。“我能保持的就是前进的速度,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跑完前面的路。我需要做的就是继续跑,坚持住。”
看百米的时候,你可能觉得到终点前的时候,运动员们会再次加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阶段,每个运动员的速度都开始下降。博尔登就说,在这个阶段还能加速的运动员,只存在于神话当中,或者说是因为别的选手落后而造成的假象。
“每个人在最后的35米到40米都是在减速的,”博尔登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脱颖而出,那是因为他减速的程度比别人低。事实上不管是谁,只要还是人类,那跑到百米的最后30米,肯定都会减速。”
如果用测速表去测量,此时百米运动员的速度相比最高速将出现差不多2迈的下降。对于职业选手来说,这是很大的减速了。“很多人跑到70米的时候还在想:‘我要加把劲儿,提高一个档位。’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不管你跑得再快,到这个阶段也没法继续加速,会慢下来了。”
前面提到过,运动员不能左顾右盼,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作出判断和决定。
“如果你一枝独秀,那么这个阶段你可以开始考虑如何庆祝了,”博尔登说,“可如果你身边有别的选手紧追不舍,这样的情况就算你不朝两边看,你也能够意识到。这个时候你会有这样的念头:‘好的,我还有一点领先。’或者‘我有点落后,得追上去。’再之后,你又会想:‘这个优势我在终点前压线能保住吗?’或者‘这个差距我在终点压线能追上吗?’”
这样的判断需要你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做出,做出判断之后,随后的决定也需要在零点几秒内完成,因为马上就要到终点线了。
离终点越近,越有可能犯错误。去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加特林曾有几乎战胜博尔特。但他在最后阶段脚步出现紊乱,胳膊也相互“打架”,这导致了他最终的失利。
“你被激动的气氛感染,你想要更多,你试着去得到更多,而你失去了自我,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跑过终点线,”加特林说,“不要贪心,从技术上看,人在跑过70米后不可能跑得更快,所以70米之后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强度,通过终点。可如果你变得贪心,开始看别人在哪里,你就会失去所有的技巧和平衡。你开始前后摆动,胳膊打架。你在追赶一个不存在的人,而其实你已经在那里了。你想要更多,但当你试图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落后了。”
对此,卡尔·刘易斯深表同意。“这部分是百米最难的阶段,”他说,“你需要做的就是放松自己,让终点线朝着你过来即可。”
终点前压线是百米最后的技术动作,也是对运动员最后的考验。因为躯干通过终点线才算是跑完全程,所以时机恰当的压线可以帮助你取得胜利,但如果压线过早,也可能会葬送原本属于你的位置。
“很多运动员压线都太早了,”博尔登说,“你应该在身体到达终点线的时候再做压线动作。完美的压线,应该是你正好把脚踏在终点线的时候做出动作。很多人这个动作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距离终点线还有一米甚至两米的时候就开始压线,这太早了。所以我一直在试图告诉我的运动员,身体到了终点线上方再压线。如果你太早压线,你其实加快了自己的加速,这样会得不偿失。所以绝大多数时候,过早压线都会浪费你前面的努力,而不是帮你赢得胜利。”
编辑|冼小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